普京向阿塞拜疆道歉——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几年前,几乎没人会相信。毕竟自2000年开始执政至今,普京已经掌握了俄罗斯25年的政权,却从未如此低姿态地对一个曾经的“亲密伙伴”说过“对不起”。那为什么普京这个一直以强硬形象示人的领导者,突然愿意低头呢?根本原因,是他害怕再不加紧修复关系,阿塞拜疆的地盘可能会被美国的势力渗透。
最近,独联体国家峰会在中亚召开,普京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借此机会闭门长谈了一个多小时。别看这一小时看似简单,实际上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“破冰”时刻。普京亲自向阿利耶夫解释了俄罗斯误击阿塞拜疆客机的事件,并诚恳地道歉。他强调,俄军并非故意打击那架客机,当时他们正在追踪一架闯入俄罗斯领空的乌克兰无人机,结果不小心误伤了阿塞拜疆的客机。
事实上,在此次峰会之前,两人已经通过电话沟通过这件事,普京已经道过一次歉。毕竟,俄罗斯的失误造成了阿塞拜疆的客机被摧毁,并且还有多人伤亡。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,俄罗斯当然需要给出一个解释。这次道歉意义非凡——阿塞拜疆与俄罗斯的关系一直是“老大哥带小弟”的模式。阿塞拜疆曾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,虽然独立后,它一直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关系,尤其在能源与安全问题上,一直和俄罗斯站在同一阵线。这么多年,普京从未如此主动向任何一个“老兄弟”道歉。
展开剩余71%然而,为什么现在普京态度发生了变化呢?这要从苏联解体后,高加索地区的“老矛盾”说起。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关系一直紧张,尤其是两国围绕纳卡地区的争议,矛盾不断。阿塞拜疆的国力较强,背后有土耳其的支持;而亚美尼亚则较弱,完全依赖俄罗斯的援助。每当与阿塞拜疆发生冲突时,亚美尼亚总是求助于俄罗斯,俄罗斯也曾派维和部队进入纳卡地区,帮助稳住局势。
但自从俄乌战争爆发后,俄罗斯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,连自己的战争都应付不过来,更别说帮别人了。俄罗斯前线缺兵少装备,这一困境已经成为公开的事实。甚至有传言称,俄罗斯可能会从朝鲜借兵以补充不足。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,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因为纳卡问题再度爆发冲突,而俄罗斯此时无法再像过去一样提供帮助,最终只能撤走维和部队,导致亚美尼亚在纳卡问题上吃了大亏。
此时,美国迅速插手,特朗普表示他曾调解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停火。这番话虽然难免有夸大的成分,但对亚美尼亚的影响却很大。长期依赖俄罗斯的亚美尼亚,看到美国伸出援手,心里产生了动摇。很多人开始讨论,是否应该选择美国作为新的依靠。而阿塞拜疆,虽然没有直接表示亲美,但也逐渐与俄罗斯疏远。过去需要和俄罗斯商量的事情,现在更多是独立决定,甚至有时与土耳其合作,表现出与俄罗斯的距离感。
这一切让普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。乌克兰已经成为了俄罗斯的敌对国家,波罗的海三国自独立后一直反俄,而且这些年与美国和欧盟保持紧密合作。如果连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都与俄罗斯疏远,甚至倾向美国,那么俄罗斯的“后院”——高加索和中亚地区,将被美国的势力撕开一条裂缝,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压力只会更大。
幸运的是,普京依然有一个筹码:土耳其和美国并非铁板一块。土耳其近年来与美国在叙利亚、北约扩张等问题上有很多矛盾,而阿塞拜疆与土耳其保持紧密关系。这为普京提供了一个机会。通过向阿塞拜疆道歉,普京不仅在情理上做出让步,承认自己的失误,还在暗示阿塞拜疆,美国虽然提供调解,但终究远在美洲,关键时刻未必能够帮忙。而俄罗斯则就在眼前,不仅在能源合作上有着紧密的联系,在安全上也是阿塞拜疆的近距离支撑。
阿塞拜疆也明白,若与俄罗斯彻底闹僵,对它并无好处。毕竟,阿塞拜疆的经济依赖石油出口,许多油气管线都要通过俄罗斯领土;而且高加索地区局势复杂,没有俄罗斯的平衡作用,单靠土耳其也未必能应对所有挑战。因此,面对普京的道歉,阿塞拜疆选择了不再纠结,双方借此机会缓和了关系。
不过,对普京来说,这次道歉背后充满了无奈。俄乌战争让俄罗斯的精力被严重分散,过去能照顾到的“小兄弟”如今一个个都在掉队。就连叙利亚,过去一直是俄罗斯的合作伙伴,如今因为兵力不足,俄罗斯的支持也大幅减少;伊朗虽然在反美立场上与俄罗斯一致,但由于自身面对美国的制裁,帮助俄罗斯的空间也有限。
综上所述,普京的“低头”并非出于软弱,而是因现实压力所迫。为了守住自己的势力范围,防止美国趁机插足,普京不得不在某些方面做出妥协。这一改变也反映出,俄罗斯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能在独联体范围内“说一不二”的超级大国,未来高加索地区的博弈只会变得更加复杂。
发布于:天津市铁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